首先我们大家要知道的是蓝碳国际合作的话,迫在眉睫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从新闻上可以看到,只是欧洲很多国家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温度,这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也是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出现的恶劣原因。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交通运输领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均提出“我国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并将绿色交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和重要建设内容。
但是,中国建筑碳排放的总量庞大,建筑碳排放涉及建材生产、施工和建筑运行三个重要阶段。根据《2022年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0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建筑行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迫在眉睫。
在成都,内地的“地球一小时”主题沙龙邀请了文化学者、《科幻世界》杂志前总编谭楷,就他所历经的大熊猫的掩护经验与现场的高朋举办了分享,让参加者深切感觉到生物多样性的掩护迫在眉睫。在深圳,光绘艺术家RayWang通过线上光绘艺术直播课,教育公家体验光绘创作,开启“地球一小时”的新体验。
中国的建筑领域碳排放主要源自于建筑使用电力和热力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目前这一部分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7%。因此,实现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任务之一。
该材料主要是混凝土。混凝土的制造需要石灰石、水等原材料,加上搅拌和成型硬化等一系列步骤,这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有关,所以它的碳排量较大。虽然钢铁、水泥材料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也会有较高的碳排放,但由于人们对建材需求的巨大,浇筑混凝土仍然是建筑行业中最具碳排量的环节之一。
由于建筑要用水泥,要用砖,装修还要用磁砖,这些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排放大量的2氧化碳,还有消耗木材也就间接排放了2氧化碳,因此树木被砍伐后就不能再吸收2氧化碳了。再有建成的房子要用空调,冬季要取暖都得排放2氧化碳。
1、低碳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强调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通过提高能效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理念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并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建筑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到全球总排放量的一半,超过运输和工业领域。
2、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一)人员的意识落后 我国在绿色建筑智能化发展阶段有很多缺乏的东西,不管是人才的培养还是相对资源贮备都存在问题,这使我国的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与其他国家拉下很大差距。想要在绿色建筑发展领域上占据一席之地,首先要培养这一行业的人才,有了人才的支撑管理发展才有希望。
3、二,地域化 对于绿色建筑,必须符合地域化的特点,它必须要适应当地气候,这些在我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是对绿色建筑最根本的要求。三,智能化 针对目前建筑内部气候调节问题,不能仅依靠硬件,更需要从软件上来支撑。
4、绿色建筑科研逐步深入,技术应用日渐成熟 我国很久之前就已经启动了有关绿色建筑的基础研究工作,之后在发展的几年间,又将绿色建筑研究作为主要领域给予了支持,住建部的抗美援朝规划项目也特别开辟了针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方向。
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能源需求紧缺的现状,因此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部分,低碳建筑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于建筑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以及建筑行业占到全球碳排放的39%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